首页

棉袜舔足在线

时间:2025-05-28 07:00:39 作者:科技考古成果上新 中国龙再添新形象 浏览量:44044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电 (记者 李京泽 孙自法)中国社会科学院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7日举行2025年度首场重大成果发布会,发布2项重要文物修复成果和1项“一带一路”中外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合作成果,以及4项重要研究阐释成果。

  其中一项成果是已修复完成的雄安古州城遗址出土的两件唐代陶质龙首。其中一件龙首,头顶正中生出一根独角,独角上带有6个螺旋“小犄角”,显示出全新的龙形象,为中国龙文化研究提供新材料。

  实验室助理研究员刘勇介绍说,在龙首保护和修复过程中,考古工作者采用多视角三维成像、虚拟拼接等技术,经过无数次尝试,才得以还原龙首原貌。

  另一项为青海省乌兰县泉沟一号墓出土王冠保护修复成果。据悉,该王冠历经千年,出土时整体已发生严重腐蚀劣化,几乎“支离破碎”。

  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黄希称,考古团队融合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尤其运用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保护修复方法,精准复原王冠本体与2582颗珠饰。这是目前通过科学发掘、保护修复,准确复原的编串结构最为复杂、单体珠饰数量最多的古代礼仪性珠串组合。

  还有一项成果聚焦“一带一路”中外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保护。在这一项目中,中国考古团队进驻乌兹别克斯坦蒙扎铁佩遗址,实施精细化发掘与现场保护协同工作模式,破解出土脆弱文物保存难题。

  其间,考古团队发现一枚带有“五铢”字样的铜钱。实验室助理研究员韩化蕊说,这是此次发现的最直接的古代东西方贸易交流证据。更特别的是,这枚铜钱是墓主人佩戴的装饰品,已经超越了货币流通的价值,生动展现了中华文明在中亚的传播与影响。(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十项措施”实施满百日 闽台往来更加便捷

厦门11月9日电 (夏钟)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专业委员会2024学术年会9日在厦门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学者济济一堂,探讨面临当代信息技术革命条件下如何重塑外国新闻传播史学术研究的新格局,进一步推动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原党委副书记、院长冼绍祥被开除党籍

佳县位于秦晋黄河大峡谷腹地,历史文化深厚,旅游资源富集,是中国红枣名县、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近年来,该县将文化旅游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首位产业,积极推进黄河文化与黄土文化、农耕文化、陕北民俗文化等深度融合,建成陕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和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6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

《可看香港》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文颕怡:建议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院接轨国际标准

习近平指出,中塞友好源远流长,双方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相互支持,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域高效合作,在世界和平和发展等议题上密切协调,在抗击埃博拉疫情、新冠疫情时共克时艰,中塞关系堪称中非团结合作的典范。中方愿同塞方一道,巩固高水平政治互信,推进务实互利合作,加强国际和地区事务协调,推动中塞关系再上新台阶。

【中甘特稿】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丨峭壁造像镌刻历史 雕琢彩绘传承文脉

良种是粮食稳产增产的基础。随着种业振兴行动扎实推进,目前我国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为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的种业根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出了一批优质绿色水稻小麦、耐密宜机收玉米、高油高产大豆、优质短季棉品种。良种播下良法跟上,工厂化育苗在全国多地推广,对稳定早稻面积、提升单产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农业农村部遴选发布精密播种、水肥精准调控等主推技术296项,持续推进全国粮油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全环节、全过程挖掘粮油单产潜力。春管装上“数字引擎”,智慧农业大显身手。促弱控旺、培育壮苗、植保作业……空中无人机、地上摄像头、地下传感器,再加上物联网,在麦田里装上“千里眼”“顺风耳”,会种田已经变身“慧种田”。

据介绍,该项目没有对厂区老旧建筑大拆大建,而是最大限度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改造工业厂房成其它用途建筑,发挥陈旧资源价值,同时对整个老工业基地做了全面升级改造。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